•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安徽日报——预防“关门淹”!巢湖排洪“大动脉”将更畅通!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3 15:39 信息来源:市水利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夏天,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巢湖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巢湖忠庙站水位一度达到13.43米的历史极值,灾害的严峻程度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除了降雨量大外,巢湖流域的防洪体系如何进一步加固提升?怎样补齐排洪能力不足的短板?洪灾过去后,开展灾后水利工程建设是今后的重点。

目前,巢湖流域共有两条排洪通道:裕溪河和牛屯河,这两条河流是向长江排水的“大出口”。

然而,巢湖流域洪水抢排受制于长江水位高低,抢排窗口期时机有限,由于裕溪河、牛屯河堤防标准较低,没有发挥应有的泄洪作用。

“更重要的是,今年长江水位也非常高,较高的江水形成“顶托”效应,让巢湖的水出不去,形成‘关门淹’”,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7月5日至18日,遇长江高水位顶托,全流域仅靠凤凰颈站抽排洪水,丧失对江排洪主动权。

在目前巢湖流域已建、在建的对江排洪泵站中,凤凰颈排灌站、神塘河泵站、凤凰颈新站合计排洪流量490m3/s,主要排西河、兆河流域洪水,代排巢湖洪水能力有限。这就造成排灌站“加班加点”也不堪重负。

“加快治理对江排洪通道,提高抢排能力;新建对江排洪大型泵站,保障排洪畅通,才能补齐巢湖排洪这个短板”。该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合肥市规划按巢湖100年一遇洪水可安全排出标准,建设裕溪河、牛屯河排洪通道。

同时,新建裕溪河口大型对江排洪泵站,建设规模约800m³/s,排洪量大大超过凤凰颈泵站,可减轻其他泵站的排洪压力,相当于在抢排洪水时从狭窄的“单车道”变为宽敞的“多车道”,实现“出口畅通”。

今年汛期,合肥市连续启用了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裴岗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大圩和177个中小圩口为巢湖分洪,累计蓄洪17亿多方。同时,也转移安置了大量群众,不少农田、农房被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人口增加,可蓄洪圩口减少,同时,随着保护对象重要性提高,部分圩口蓄洪条件发生变化。巢湖流域滞蓄洪区没有总体规划,滞蓄洪水的场所不明确,进洪时间、滞蓄洪水效果等难以准确把控。

为了应对超标准洪水,规划新建生态湿地蓄洪区,增加蓄洪空间,《城乡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中,已明确合肥市肥西县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庐江县十联圩、代桥新圩,巢湖市沿河联圩作为新建蓄洪区,与现有的东大圩、十八联圩规划为重点蓄洪区。

畅通了“主动脉”,还需打通“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通过中小河流治理、灾后薄弱环节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巢湖流域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及以上,但仍有部分河段存在防洪短板。

据了解,合肥市已谋划开展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展丰乐河、滁河、白石天河、柘皋河、派河、庄墓河等中小河流干支流治理工程,提高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同时,针对在病险水库(水闸)、泵站方面的防洪薄弱短板,开展新一轮病险水库(水闸)加固、泵站更新改造。

自排+抽排+蓄洪,未来将成为巢湖流域防洪的三道防线。“我们将建立以裕溪河、牛屯河河道自排为主,以对江泵站抽排为辅,沿巢周边重点蓄洪区蓄洪保底的巢湖流域防洪排涝体系格局。”该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