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专题活动 > 河长制

宣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简报2021年第1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31 08:55 信息来源:市河长办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市级工作动态

我市“三步走”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第1号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 我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分“三步走”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第1号,坚决清理整治乱占、乱建、乱堆、乱采、乱排、乱捕等危害河湖健康生命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河湖面貌,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着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宣城样板。

一是高标准迅速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第1号。省总河长令第1号印发后,市级总河长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提出贯彻意见,切实推动省总河长令在宣城贯彻有力、落地生根,转化为河湖治理的强大动力。市河长办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完成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实施方案,推动省总河长令迅速有效贯彻落实。

二是严要求推动省总河长令取得实效。实施方案对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提出具体实施目标和步骤方法,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河长令对“清江清河清湖”工作要求上来,建立健全“点对点、长对长”河湖问题整改责任网,结合贯彻我市总河长令第1号,分“全面排查抽查、专项提升整治、巩固提升成果”三阶段对全市各级河湖长责任河湖开展全河段、全湖区、全流域排查清查、做到无死角、不留空,确保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有力有为、专项行动成果有实有效。截至目前,排查阶段共发现河湖“四乱”问题82个,已全部督促完成整改。

三是管长远建立贯彻落实总河长令长效机制。将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省总河长令长效机制作为河湖长制重要内容强力推进,进一步健全奖惩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河湖长+河湖警长、检察长”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河湖警长”和“生态检察官”的作用,加大涉河湖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落实河湖日常巡查保洁和管护制度,鼓励群众参与和媒体监督,引导各方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着力推动省总河长令不仅管一时、更能管长远,构建推进“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长效机制。(市河长办)

 

我市“四个进一步”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落实市级总河长令第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省河长办关于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决策部署,我市由市级总河长签发总河长令第1号,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全面巡查排查,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整治,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并提出“四个进一步”具体落实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贯彻落实市级总河长令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责任感、紧迫感。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扎实开展我市河湖“清四乱”整治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作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河湖“清四乱”等河湖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要按照河湖长制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调联动的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河长湖长河湖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河湖“四乱”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有步骤地推进河湖“四乱”等问题解决。

三是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依法加强涉河湖建设审批、监管等工作。要坚持疏堵结合,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许可、监管,严防新出现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问题。要加强执法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坚决整治到位。

四是进一步注重分析研究,建立健全河湖“清四乱”长效常态推进机制。要不断完善河湖“清四乱”有关措施,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地推进河湖“四乱”清理,着力建立健全抽查检查、督办暗访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好用管用的河湖“四乱”解决体制机制,不断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贯彻好落实好市级总河长令。(市河长办)

 

★县级工作动态

宣州区开展水阳江流域禁捕行动 为做好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宣州区部分乡镇多次召开禁捕工作会议,传达禁捕精神,划分网格组,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禁捕。

广泛宣传。在村(社区)树立监督举报公示牌9处,悬挂宣传横幅30条,张贴宣传画册45张,宣传单页200张,乡村大喇叭、LED显示屏循环播放,营造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浓厚氛围。

摸排登记。重点摸排水阳江孙埠段、各河湖水库沿线居民,登记家用电瓶356台,自用船只42条,严格登记管理。

联合执法。河长办、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不定期开展巡查、打击,对捕、贩、售鱼产品全过程进行巡查监管。(宣州区河长办)

 

郎溪县委书记、县级总河长彭禧元主持召开县委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部署“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工作  12月31日下午,郎溪县委书记、县级总河长彭禧元主持召开县委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县“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工作。县委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及各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2020年河湖长制工作及《关于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的决定》(安徽省总河长令第1号)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研究并原则同意《郎溪县“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方案(讨论稿)》,要求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及会后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

彭禧元强调,一是各级河湖长要提高认识,自觉担起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责任;二是要做好排查工作,开展责任区段拉网式排查,做到所有责任河湖全覆盖,按照方案要求建立问题台账;三是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抓好整改工作;四是要通过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在全县掀起落实河湖长制的热潮,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郎溪县河长办)

 

泾县开展青弋江水生态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为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改善区域内河流水生态环境,近日,泾县水利局会同县委办、泾川镇、公安局、生态环境分局、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联合在青弋江泾川镇城南、幕桥、水西等河段针对河道乱占、开垦种植等破坏水生态环境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开展青弋江泾川镇相关河段水生态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是泾县严格落实省、市总河长令和青弋江市级河长令的重要举措,在集中行动前专门召开了全面推进“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要求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充分认识此次集中整治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在集中整治行动中,各部门人员共分为清理作业组、执法协作组、宣传协调组,调集了挖掘机2台、运土车2台,清理乱占、乱种二十余处,清理长度约700米左右。(泾县河长办)

 

★经验交流

 

市做好“一高二新三措四长五巡”文章

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部、省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清四乱”、河湖“强监管”等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工作要求,聚力“一高二新三措四长五巡”等河湖长制工作举措,着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一、“一高到底”,筑牢河湖长制工作推行基础中央、省出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意见后,市迅速贯彻落实,自我加压,自我提标,打造本地河湖长制的升级版,在全省率先做到河长办主任由市县党政分管负责人担任、市级总(副总)河长兼任市级河长,以高规格、高起点构建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协助,各部门联动的责任体系。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设立了市委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为更高规格、更高起点、持续强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增筹加码。

二、“二项创新”,引领河湖长制走出提档升级新路径。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示范河湖创建,多元展现秀美河湖。我市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河湖长制示范点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工作站位高、目标定位准、推进措施实、创建机制活、示范成效好”五大原则,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河湖生态珍珠链”,共建成市级河湖长制示范点39个。秉持“优中再选优、精益再求精”的原则,向省水利厅申报5条省级示范河湖,全部高分通过验收,首创首成。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河湖长制示范点和通过验收省级示范河湖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河湖长制+”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河湖长制+扶贫”走深走实。宣州区、泾县等地建立“巡河员+脱贫攻坚”常态化巡河机制,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河湖长制+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各地根据工作实际,创新“河长制+全民参与”模式,加强河湖巡查与保护,实现共治共管共享。2020年11月份,市河长办联合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在全市开展以“守护美丽河湖、共建生态宣城”为主题的河湖长制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河湖行动。

三、“三个举措”,全面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一是“一河(湖)一策”为河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河湖“把脉问诊”,制定“一河(湖)一策”,建立“一河(湖)一档”,并据此编制分年度、分部门实施计划,细化、实化“一河(湖)一策”实施工作,因河施策、水岸同治、系统治理,以系统性、整体性措施推进河湖治理工作。二是建立多部门、跨区域、分层级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进河湖综合整治。围绕市区水环境整治、南漪湖综合治理等治水难点热点问题,在各级河长湖长统筹指导下,不断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涉及区域、不同层级共参、共建、共治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其中,市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部门在强化水资源管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打击违法水事行为等方面通力合作,河湖“清四乱”、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碧水攻坚战等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开展,极大解决了河湖脏、乱、差等治理问题。三是创新河湖治理举措助力水生态环境改善。在全市全面铺开以“农村垃圾分类、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社会治理”为主题的“生态美超市”建设,拟在现有省级美丽中心村共建“生态美超市”334个,已超额完成达398个。其中绩溪县“生态美超市”2019年以来,共有群众2900余人次参与兑换,兑换可回收垃圾1760余公斤、不可回收垃圾1500余公斤、有害垃圾410余公斤,兑换盐、餐巾纸等生活用品2000余件,大大减少河流湖泊及周边垃圾物。

四、“四长齐聚”,携手共护一汪碧水。市在设立市、县、乡、村四级共2287名河湖长,实现“河、湖、库、渠、沟、塘”等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设立“技术河长、河湖警长、生态检察长”,实现“四长齐聚”,共同携手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建立市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纳入视频监控作为“技术河长”,全天候监控河湖实况。二是全面建立河湖警长。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市各地河湖警长制已全面建立。河湖警长上牌(公示牌)、上岗工作正在推进,为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提供强大执法支持。三是持续强化“河湖长+检察长”,设立生态检察官(长)。目前,已全面建立河长办与检察院协作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其中,泾县率先在全省设立驻县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宣州区率先在全省设立驻乡镇“生态检察官”。自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合作机制以来,全市检察系统共摸排涉河湖案件线索80件,立案75件,其中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52件,提起公益诉讼6件,判决5件,极大保护了水生态环境。

五、“五巡”为要,推动河湖长由“冠名制”向“责任制”转变。一是市级河长湖长“带头巡”。市级总(副总)河长合扶贫、防汛等工作多次开展巡河巡查,要求加强河湖管理,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好“一方水土”。2020年9月份,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陶方启签发2020年第1号总河长令,对河长湖长巡河巡湖开展“清四乱”作出进行专题部署。二是县乡村级河长湖长“全面巡”。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层层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职责,区分不同级别河长湖长巡查重点,尤其注重发挥村级河长湖长“巡查末梢”作用,加大巡查力度,织牢织密“河湖治理网”。三是民间河长湖长“助力巡”。各地纷纷设立民间河长湖长,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河湖管护。其中,2020年,宁国市民间河长彭道发同志参选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四是巡河APP“智慧巡”。将巡河APP作为强化巡河巡湖效果、提升巡河巡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予以全力推进,巡河巡湖“一张图”、可视化、信息化的未来应用蓝景正逐步成形。五是围绕防疫防汛、文明创建等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重点巡”。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巡河巡湖工作作出相应安排部署,防止出现管理空白。通过巡河巡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统筹推进河湖岸线管护,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市以“一以贯之高标准”“筑基”、以“两项创新机制”“拔苗”、以“三措并举治河湖”“展叶”、以“四长齐聚”“延枝”、以“五巡为要求”“壮干”,河湖长制这颗“大树”正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朝着“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吐绿竞放”,助力宣城这颗新时代皖南水生态文明建设“最靓明珠”熠熠闪耀!(市河长办)

 

 

宣州区开展景观提升行动江畔

美化“蔚然成风”

 

为大力改善河道整体风貌,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以来,宣州区文昌镇全面开展青弋江文昌段景观提升行动,以河道整治及亮化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河湖长制示范样板,以带动宣州区各乡镇共同参与到河道亮化整治行动中来。

美化河道环境。清淤平整500米河道,确保河道畅通,提高蓄水防洪能力,同时也为群众日常用水提供了较大便利,并对河堤道路旁进行绿化改造,安装70个景观灯,每晚5点半至10点开启。让此地成为群众健步锻炼新的“打卡地”。

打造滨江广场。建成面积达34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建设能容纳15辆车的停车场,并在13处绿化树池中栽植银杏树种。敞亮的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同时也丰富了附近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

注重文化熏陶。沿河精心打造200米文化墙,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长制建设、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筑成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营造了民风淳朴、人水和谐的良好氛围。(宣州区河长办)

 

 

郎溪县:清澈的河水回来了

 

“这条河整治之后,水清了,岸绿了,虽然家里有自来水,我们还是习惯到河里洗衣、淘米、洗菜。”1月7日,尽管河水冰冷刺骨,但在郎溪县凌笪乡独山村南冲村民组村口的凌笪小河边,仍有不少村民在河边淘洗,村民罗小英一边清洗衣服一边笑着说。

 站在新建的小桥上,只见清澈的河水自东向西缓缓流去,河两岸是整齐美观的生态连锁护坡和草皮护坡,清澈的河水、绿色的草坪和岸边的翠竹相映成趣。“去年,我们投入2774万元对20多公里长的凌笪小河流域进行了治理,重点实施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岸坡整治、拆建跨河桥梁、打造景观节点等项目。工程完成后,不仅改善了水环境,对汛期防汛泄洪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该乡水利站负责人周建国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乡通过整合项目,围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灌区治理和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大力改善水环境。为了发挥水利工程的长久效益,该乡与专业的管护公司签订工程管护协议,对全乡13座小型水库进行管护和堤坝杂草清除。他们还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河长制,对河湖库开展乡级河湖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湖长每周不少于1次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你看这一片农田,去年年初被村民开挖准备养虾,考虑到这里地处水源地上游,水产养殖将影响水环境,我们发现后及时制止,及时恢复了农田原貌。”当天上午,正在该乡龙须湖上游巡河的乡级湖长王福荣说。

 为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提高水体水质,该乡在全境开展黑臭水体、“清四乱”排查整治工作,对非法开采、垃圾乱倒、禁养区禽畜及水产养殖等问题进行整改。持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宣传培训,组织相关部门对农田灌溉区进行巡查,同时安排专人对河道和田间的生产垃圾进行清理,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有效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

“自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经过环境大治理,全乡水环境不断改善,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95%以上,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该乡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郎溪县河长办)

 

 

宁国市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

文明“新答卷”

 

近年来,宁国市坚持“两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成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城市。

 

突出“河长制”

以示范河湖为抓手,建立全面“河长制”工作体系,按照“一河一策”精准施治,推动水污染治理、河道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创新推行“+检察长”“河长+警长”,发挥“互联网+治水”优势,启用河长巡河APP,对市、乡、村三级河长巡河轨迹进行GPS定位记录,确保河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以来,市级河长累计巡河573次、乡级3644次、村级6569次。

 

筑牢“新防线”

编制《宁国城区超标准洪水防洪应急预案》、《东津河河沥溪片区超标准洪水防洪应急预案》等。在全市128个山洪灾害点设立山洪灾害明白图公示牌,完成河道清淤疏浚132.76万立方,确保度汛安全。整合中央水利救灾等各类资金6840余万,建设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水毁修复任务274处,完成修复重点水毁水利工程146处。

 

抓好“大保护”

印发《宁国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成立禁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商机制。成立青龙湾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重点水域建设32处视频监控系统,配备无人机,运用“技防+人防”,提升执法能力和效果,重拳打击滥捕滥捞、“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截至目前,查处违规垂钓292人次,销毁渔网50张,拖离非法浮动设施79座。(宁国市河长办)

 

 

倾心护河湖 碧水自成图

——广德市推进河湖长制绘就家园新画卷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这是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留下的诗句。得益于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诗句中的美丽景象重现人们眼前。

广德市近年来以改善水质为核心,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突出治污为先,坚持标本兼顾、水岸同治,创新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逐步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新画卷。

 

聚焦“水清” 铁腕治理“断根”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广德市建立三级河长巡河机制,强化源头巡查。

  广德市组建了城区碧水蓝天保卫巡查小组,针对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污水偷排、沿街商铺生活污水直排、建筑工地污水乱排等严重影响城区水环境质量的现象和问题,不定期进行巡查督查。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检测、无人机巡河巡库等多种途径,强化巡查排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查找源头、分析原因,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河湖污染涉及多种问题、多个部门,广德市建立生态检察长、河湖警长等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立案查处河道非法采砂案件35起,取缔非法砂石加工场所50余处。

 

聚焦“岸绿” 修复生态“强筋”

  经过对白云山矿区综合整治,长达70年的白云村采矿史宣告终结。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白云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栽种各类树木近4万棵,恢复林地300余亩,实现了从“矿区”到“景区”的华丽转身。

  广德市一方面强力推进水域岸线保护,强化对重点河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生态复绿补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实施矿山绿色开采。近年来,广德市先后依法整治关停矿山、关闭拆除琉璃瓦企业和“散乱污”企业500余家,森林覆盖率达58.34%。

 

 

聚焦“河畅” 畅通水系“疏脉”

  广德市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环境优先、建管并重”的原则,投资10.6亿元,实施水系连通等项目,对无量溪河、桐汭河、泥河等部分险工险段及沿河乡镇进行达标治理,综合治理河道长度217千米,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20年度成功争取的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已全面开工。以无量溪河、桐汭河为主线,以主要支流为脉络,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防污控污等方式,恢复河湖功能,实现“河畅”。

 

聚焦“景美” 因地制宜“塑魂”

  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广德市着眼“景”的打造,参照“景区、公园、古迹”三个标准,因地制宜,随弯就弯,最大限度保留生态原味。坚持“一点一品一景”,展示文化特色,提升建设标准和建设品味,综合运用各类形式,将人文、历史、党建、民俗等元素充分呈现。集生态湿地、主题公园、滨河步道等为一体的桐汭河誓节集镇段等14个宣城市级示范点、36个广德市级示范点,展现了当地生态美。

 

聚焦“人和” 振兴产业“壮骨”

  广德市切实担起“守护好一方碧水”的责任,真正让绿色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河湖长制,整治了水环境,淘汰了落后产能,也腾出了发展空间。

  广德市自2018年起坚持水岸同治,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示范点建设,不仅极大改善了河湖面貌,提升了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也为村民提供了亲水休闲场所,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部分示范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成为“网红”打卡点。部分乡镇采用“打捆”模式,将示范点旅游开发与日常维护“打包”交给开发商,解决了管养经费的问题。(中国水利报、广德市河长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