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中国水利报——打造幸福河湖“安徽样本”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12 08:3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白鹭重回浦溪河畔,是多年来没有想到的。如今浦溪河水清岸绿,变化太大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金桥村的苗兰云感慨, 昔日的“乱石滩”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当地人纷纷赞誉“治好一条河,美了一座城”。

看得见的回归和变化, 源自安徽河长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 安徽省委和省政府持续推动河长制全面落地见效, 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以全流域治水理念,掀起河湖综合治理新高潮。 

实——制度升级 长治久清

2020年初,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召开省级总河长第四次会议, 全面部署“清四乱”常态化等年度重点工作,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打好河湖保护攻坚战;3月5日,省河长办专题部署,对巡河履职、河湖监管及示范河湖建设等作出了具体安排;9月,省政府分管领导赴六安、芜湖开展河湖长制专题调研, 谋划 “十四五”河湖长制工作。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全年省级河湖长巡河或暗访61次,部署相关河湖专项行动9次。各级河湖长紧盯问题、督办落实,累计巡查108万次, 发现并处置问题点位2万余处,有力强化了河湖管护。

长江、淮河、新安江沿线均由党委及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并不断延伸。 从新安江的河库塘小微水体设立河长、织密责任网络,到建立河湖长制督察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 工作站等……河湖管护的压力,被精准传达到最基层和最底层。

河长制全覆盖下, 配套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推广新安江水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强化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落实总河长令、深化考核激励问责机制,下级河长向上级河长述职,深化“河(湖)长﹢”……安徽省不断探索,打造治水管水新格局。

硬——问题导向 精准发力

“这条河整治之后变清了,虽然家里有自来水, 我们还是习惯到河里淘米、洗菜。 ”在郎溪县凌笪乡独山村村口的凌笪小河边, 村民罗小英一边淘米一边笑着说。

站在新建的小桥上, 清澈的河水自东向西缓缓流去, 河两岸是整齐美观的生态连锁护坡和草皮护坡,清澈的河水、绿色的草坪和岸边的翠竹相映成趣。 “我们投入2774万元对20多公里长的凌笪小河流域进行了治理,重点实施河道疏浚、堤防加固、 岸坡整治、 拆建跨河桥梁、打造景观节点等项目。工程完成后,不仅改善了水环境,对汛期防汛泄洪也起到积极作用。”凌笪乡水利站负责人周建国介绍。

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 风景秀丽,游人如织。外地人怎么也想不到,这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曾是“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的脏乱渔港。900多亩土地上曾聚集着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场、固废堆场等。 随着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 短短半年时间, 实效凸显。 在蚌埠市怀远县白莲坡镇茨淮新河北岸护堤内, 建有一家上桥加油站,影响防洪安全,被省河长办作为“清四乱”的重点问题予以督办、限期整改。 怀远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推动多部门协同整治, 最终消除了行洪安全重大隐患,这背后是“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发挥的作用。

看得见的是碧波荡漾的美景,看不见的是“河入峡谷”的魄力与挑战。2020年,安徽省针对历史顽疾,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策,持续强化大江大河大湖治理保护,建立起“点对点、 长对长” 河湖问题整改责任网,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解决了,“硬骨头”啃下了。2020年,安徽省共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506.53公里、清理非法采砂点87处、拆解取缔“三无”采砂船只383艘、清除河湖垃圾2.73万吨、 拆除违章建房3.57万平方米、 清除非法网箱养殖11.4万平方米。

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见证着安徽省河长制工作成效。2020年,长江安徽段水质优良比例为90%,比2015年年底提高15.3个百分点,为国考以来最好水平。 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7.7%,好于考核目标13.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

细——全民河长 共治共享

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的水域真不少:南淝河、董铺水库、大蜀山分干渠等。 南淝河是合肥人民的“母亲河”,董铺水库是八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大水缸”。

2017年8月, 瞿贤宝作为鸡鸣村民委会副主任挑起保护“大水缸”的重担,成为一名村级河长。3年多来,他每天坚持徒步巡查责任河段,时长超1000小时。 多年来,瞿贤宝还扮起了义务 “河长制宣传员”,经常到中小学校科普课堂宣传保护水生态、节约水资源知识。

瞿贤宝只是安徽省众多河长中的一员,各级河长知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 “民间河长”“五老河长”“河湖警长”“企业河长”“青年河长”纷纷涌现,巡河App“随手拍”、有奖举报、 制定村规民约等护河形式丰富, 全民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氛围日益高涨, 河长制工作网络向末端延伸。

“治水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全局的系统工程, 单靠河长和各部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全民的力量,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鼓励引导‘民间河长’、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治水,才能啃下治水的‘硬骨头’”。蜀山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亚说。

截至2020年,全省共设各级河长湖长5.5万名,各级巡河员、护河员6.58万名。如今,以河长、湖长之名,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湖保护网”已然展开,共治共享氛围愈加浓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