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水利概况 >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7 08:20 信息来源:市水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地形
  我市南倚高山,北濒长江平原。境内有三大山脉,以绵延泾县、宁国、绩溪和宣郎广西部的黄山山脉为主,天目山余脉横贯宁国东南部和广德、郎溪中北部、宣州东北部,九华山余脉延伸到泾县西北部和宣州东北部。三大山系纵横延伸,构成南高北低,起伏跌宕,逐渐倾斜的复杂地形地貌。全市土地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占83.5%,畈区、圩区面积占14.8%,湖泊面积占1.7%。南部山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00-1000米,最高峰为绩溪县清凉峰,高程为1787米;丘陵区地面高程一般在15-100米;北部圩区地面高程一般为7-12米,郎川河沿岸部分圩区地面高程在12米以上。
二、河流
  河流分属长江、钱塘江两大流域,以长江流域为主,该流域面积11627平方公里,其支流水阳江、青弋江水系遍及五县一市一区;钱塘江流域面积713平方公里,仅其支流新安江上游部分水系发源于绩溪县南部山区。境内较大湖泊有南漪湖、固城湖,均属水阳江水系,是水阳江中下游主要调洪水域。
三、气候
  我市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协调,生物资源丰富。全区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无霜期226-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1600毫米。降雨量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一年内降雨量多集中在六、七月份的梅雨季节,多年平均梅雨量300毫米左右;伏天受副高控制,长期高温少雨;八、九月份常有台风过境,导致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
四、暴雨洪水
  暴雨成因主要有低槽、江淮切变线、低涡和台风(热带风暴)等四类,多出现在夏秋季节。三至五月以低槽暴雨为主;六至七月切变线暴雨频繁;三至七月,低涡常伴随切变线同时产生;八至十月常受台风影响,其中梅雨季节的切变线暴雨和秋季台风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
我市洪水由暴雨形成,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同特性。南部山区山势陡峻,汇流迅速,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历时一般三天,多则七天,其中一天洪量约占一次洪量的50%,洪灾的突发性、毁灭性大。北部圩区地势平缓,支流众多,洪水规模既随上游洪水总量及洪峰流量的共同影响,又受长江洪水顶托倒灌影响。历时一般在15天以上,极易造成破圩成灾。
五、水资源
  我市水资源丰富,主要来源大气降雨,多年平均径流量90.86亿立方米,人均3545立方米,亩均3610立方米,另外还有青弋江上游客水31.82亿立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弱,水资源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六、水旱灾害
  我市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八十年代以来更为严重,先后发生了1980、1983、1984、1990、1991、1995、1996、1999年全区性大洪水。1988、1994、1997、2000年大旱。灾害损失随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自1991年洪灾工商业损失首次超过农业损失以来,灾害损失的基本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涉及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其中城镇工商业及基础设施损失越来越占主导地位。1996年洪灾全区直接经济损失逾40亿元,为全年财政收入的四倍,其中农业损失仅12亿元;1999年洪灾损失更达53亿元,洪涝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七、水利工程
  蓄水工程:包括省建省管的陈村水库在内,已建成水库340座,总库容31.0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6.46亿立方米,其中中小型水库339座,总库容1.8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9亿立方米,塘坝80218座,总塘容2.87亿立方米,兴利塘容2.61亿立方米。另外,总库容9.41亿立方米的港口湾水库已于今年三月一日下闸蓄水,将在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发挥作用。
  堤防工程:扩建和整修大小圩口115个,堤长1206公里,保护农田50.62千公顷,其中万亩以上圩口14个,堤长382公里,保护农田30.5千公顷;修建山区防洪堤459公里,保护农田14.8千公顷。
  机电排灌工程:兴建各类机电排灌站682处,装机37.08千千瓦,其中固定外排站102处,装机容量17.94千千瓦。另外,装机均为1000千瓦的谢村排涝站和朱侯排涝站今年汛期有望发挥作用。
  灌区工程:兴建万亩以上灌区10处,灌溉面积27.27千公顷。
小水电工程:兴建小水电站109处,装机容量1025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400万度。另外,装机6万千瓦的港口湾水库电站第一台机组将于6月底并网发电。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5%。
  人畜饮水:解决了63.16万人、22.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通过以上治理,全区已有防洪保护农田面积148千公顷,除涝面积34.87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40.29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3.91千公顷,从而使水利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八、存在问题
 1、防洪标准低 水阳江洪灾尤为突出
  我区山水河湖交错,水系紊乱,并受长江洪水顶托,水利条件极为复杂。南部位于黄山、天目山暴雨区,支流众多,地面坡度大,河道比降陡,汇流迅速,加之山区土层浅薄,水分涵养能力差,每遇暴雨,山洪夹带泥沙直泻而下,势不可挡,洪灾是突出问题。特别是水阳江的洪灾尤为我区心腹大患:港口湾水库建成前,水阳江干流宣城站以上山区洪水毫无控制,宣城站以下,中下游平原圩区河道坡度渐缓,迂回曲折,宽窄相间,洲滩罗列,河势变化无常,洪水宣泄不畅,行洪能力严重不足。新河庄以下干流,由于塞支联圩,湖泊围垦,人为设障及长江高水位顶托等原因,洪水下泄更加困难,迫使大量洪水囤积中游,依靠圩堤长时期被动挡水,堤身标准质量不高,常造成大面积破堤成灾。 
  另外,6-7月份,圩区外水高于圩内地面,排涝装机除部分万亩圩口达到7年一遇标准外,一般只有3-5年一遇。同时由于渠系不完善,机电设备老化,排涝形势也较严峻。
 2、可利用水资源短缺
  我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90.86亿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361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545立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一般年份,全区开发利用的水量约12亿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3%,属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140.29千公顷,其中:水库灌区灌溉43.39千公顷,江河自流引水灌溉33.67千公顷,机电提水灌溉40.64千公顷,塘坝和其他措施灌溉26.17千公顷。除少数骨干大中型灌区及圩区机电灌区外,其他供水保证率不高。经初步分析,水库灌区保证率不足75%;江河自流引水灌区保证率50%左右;塘坝灌区保证率30%左右。现有蓄水工程不足,特别是缺乏大中型骨干工程,人们在主动干预径流时空再分配上缺乏有效地、积极的工程手段;配套不全,又使有限的水利工程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短缺,制约了部分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水土流失严重
  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24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142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水阳江、青弋江和练江及其主要支流上游。每年平均流失土壤1093万吨,淤积河道约150万立方米。水阳江干流30多年来平均抬高1.0-1.5米。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的荒山、裸露地,侵蚀形式以面蚀和浅沟侵蚀为主;二是25度坡以上开垦地及25度坡以下的顺坡农耕地,侵蚀形式也主要是面蚀和浅沟侵蚀;三是无保护措施的造林地和幼林地,由于坡度较陡,侵蚀形式有面蚀、沟蚀及崩岗等形式,流失强度常大于农耕地;四是一些基本建设和开矿、采石中的乱挖、乱倒、乱弃等,侵蚀形式表现为泥石流、崩塌、泻溜等高强度混合侵蚀,使水土流失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加剧洪水灾害。 
  总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防汛抗旱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特别是水阳江的洪灾是心腹大患,彻底改变该地区的防洪能力不足的现状已成当务之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