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效率推行河湖长制,着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以“五高”标准“搭好台唱大戏”
高标准高规格推进
中央、省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后,宣城市迅速贯彻落实,以“五高”为标准,打造本地河湖长制的升级版,即: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办主任高配置,目标考核高分值,工作经费高投入,工作推行高起点,以高规格、高起点构建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协助,各部门联动的责任体系,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实现“河、湖、库、渠、沟、塘”等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21名、178名、659名、1429名。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设立了市委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为更高规格、更高起点持续强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增筹加码。
以“五巡”为要压实责任,推动河长湖长
巡河巡湖履职尽责
市级河长湖长“带头巡”。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结合扶贫、防汛等工作多次开展巡河巡查,要求加强河湖管理,确保水利工程重要作用发挥,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好“一方水土”。2017年以来,市级河长湖长共巡河巡湖近300次,发现问题近20个,均得到妥善解决。
县乡村级河长湖长“全面巡”。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层层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职责,尤其注重发挥村级河长湖长“巡查末梢”作用,加大巡查力度,织牢织密“河湖治理网”。截至目前,县乡村各级河长湖长共巡河巡湖近30万次,发现解决问题近6000个,有力维护了水生态环境。
民间河长湖长“助力巡”。各地纷纷设立民间河长湖长,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河湖管护。其中,2020年,宁国市民间河长彭道发同志入选全国“最美河湖卫士”。
巡河APP“智慧巡”。目前,市级河湖长制巡河APP已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巡河巡湖“一张图”、可视化、信息化的未来应用蓝景正逐步成形。
围绕防疫防汛、文明创建等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重点巡”。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巡河巡湖工作作出相应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就近巡河巡湖、加强群众饮用水源地巡查等工作要求,防止出现管理空白。通过巡河巡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统筹推进河湖岸线管护,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以综合施策为统领推动河湖治理
全面提升管护水平
“一河一策”打基础。为河湖“把脉问诊”,制定“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并据此编制分年度、分部门实施计划,细化、实化“一河一策”实施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河湖治理变化情况,对“一河一策”“一河一档”进行动态调整完善,发挥好“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的基础性作用,做到因河施策、水岸同治、系统治理,以系统性、整体性措施推进河湖治理工作。
部门联动强整治。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在强化水资源管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打击违法水事行为等方面通力合作,河湖“清四乱”、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碧水攻坚战等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开展,极大解决了河湖脏、乱、差等治理问题。
建好工程牢支撑。强力推进重大治水工程,发挥治水基础性作用。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稳步推进中,水阳江中游、南漪湖流域防洪治理工程进入前期阶段,城市活水工程部分管道已完工,水阳江城区段生态蓄水工程洪评、环评等报告编制、上报进展顺利,将极大提高城市防洪抗旱、生态保水能力。
创新措施彰特色。一是推行生态养殖。宣州区为改善缺乏流动性的圩内水质,大力开展清蚌行动,全面实施生态养殖,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二是开展“生态美超市”建设。从2019年10月份开始,绩溪县在全域开展“生态美超市”建设,大大减少河流湖泊及周边垃圾物。据统计,该县“生态美超市”参与兑换群众1100余人次,兑换可回收垃圾1000多公斤、不可回收垃圾1200余公斤、有害垃圾240余公斤,兑换盐、餐巾纸等生活用品1715件。目前,“生态美超市”已在全市全面推开。
以“河长制+”为要素引领创新
全力开拓新局面
“河长制+检察”持续深推。做实、做细、做深“1+2+3+N”文章,持续发力打造“河长制+检察”品牌。泾县、绩溪县等地检察院驻县河长办检察联络室相继挂牌成立;2020年5月7日,广德市人民检察院与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两地检察工作交流座谈会,确立了包括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等7项工作机制。自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检察”合作机制以来,全市检察系统共摸排涉河湖案件线索80件,立案75件,其中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52件,提起公益诉讼6件,判决5件,极大保护了水生态环境。
“河长制+河湖警长”全面建立。8月25日,市河长办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全面实行“河湖警长制”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各地已全面建立河湖警长制。“河长制+河湖警长”联席会议制度将于近期出台,全面强化涉河湖违法犯罪打击查处力度,河湖警长制各项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
“河长制+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市河长办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护进行监督。各地根据工作实际,创新“河长制+全民参与”模式。郎溪县充分发挥党、团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员先锋岗”“志愿者服务岗”“红领巾护河岗”,加强河湖巡查与保护,实现共治共管共享。
以河湖长制示范河湖建设为载体
多元展现秀美河湖
2017年至今,宣城市共创建市级河湖长制示范点2批次共39个。2020年第三批次正推进中。在推行河湖长制示范点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站位高、定位准、措施实、机制活、成效好”五大标准,不断推深做实:工作站位高。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在市级总河长会议上部署示范点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河湖长制宣城新样板。目标定位准。坚持“特色、典型、人文、引领”原则,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依托“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生态底色,突出河流特性和当地人文风貌。推进措施实。整合各类资源同向发力,水利、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合力推进,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搭建信息化平台,运用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创建机制活。规范标准,形成了一套示范点建设程序、标准和推进机制,规范了创建、验收、巩固等“三步走”的建设机制。建立“有进有出”的示范点长效管理机制。示范成效好。以群众满意、得到实惠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公众参与,为沿线居民打造了安心、舒心、贴心的亲水绿色走廊。
碧波荡漾青弋江,景美如画是水阳。步行在宣城市一个个示范河湖岸边,湖面清水澄澈,涟漪悠悠,白鹭飞翔;岸边绿树成荫,花草飘香,行人三两,一派“人水和谐”景象。宣城市正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工作规格,强化河湖治理措施,实现“还岸以绿、还水于民”,努力擦亮皖南水乡醉美“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