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工作动态
宣州区政协副主席汪征跃到泥河开展巡河工作 2月16日,宣州区区级河长、区政协副主席汪征跃到泥河开展巡河工作,区应急局、区残联和区水利局、济川办事处、向阳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别参加。
巡河过程中,汪征跃现场听取了泥河济川办事处、向阳办事处河长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介绍,实地查看了城市水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及城区活水工程城东联圩引水入城工程两处工地,并在泥河碧桂园段堤岸查看景观绿化、河道整治、生态环保等情况。
汪征跃要求,济川办、向阳办要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要求,密切关注泥河涉河工程进展情况,全面优化施工环境,力争尽早实现泥河水系贯通,进一步改善泥河水生态、提升泥河水质。并指出,要加大泥河沿线垃圾清理及管控力度,定期对沿河垃圾处理、河岸雨污入河口等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宣州区河长办)
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障河道行洪通畅,守住防洪安全底线,近日,宣州区全面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部署要求,组织召开了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图斑复核排查会议,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区9大类238个点位逐一开展图斑复核排查和信息复核统计录入工作,并将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纳入河湖“清四乱”、河(湖)长履职及河湖健康评价等工作考核内容。
全面排查,建立清单。工作专班分8组采取深入点位、现场核查等方式,对238处疑似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图斑进行全面排查,排查核实了南漪湖湖区围占养鱼、水阳江河道管理范围内堆放砂石等5处妨碍河道行洪问题,并建立完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全力抓好跟踪督办。
立行立改,确保安全。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原则,充分发挥工作专班职能作用,结合“三个清单”,提出整改方案,督促各地限期拆除养殖围堤、生产生活用棚,清除堆积砂石等妨碍河道行洪问题,尽快恢复河道原貌,保障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汛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宣州区河长办)
宁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总河长杜德林督导示范河湖动态管理工作 2月14日上午,宁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总河长杜德林赴方塘乡督导示范河湖动态管理工作,方塘乡主要领导陪同。
杜德林一行先后走访调研了潘茶河水利公园、高峰山、落羽杉湿地公园、葛村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宣城党史教育基地板桥教学点,深入了解了方塘乡“河长制+旅游”发展模式,深入调研了示范河湖建设促
杜德林表示,方塘乡自然风光优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并对目前方塘乡以“河长制+旅游”模式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杜德林强调,一要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严守河湖管护红线,保护好绿水青山。二要做好服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导拓展项目业态。三要结合当地生态和红色文化优势,打造美丽河湖经济带,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经验交流
宣州区自全面推行“河长制+警长”工作机制以来,各地按照“属地管辖、分段负责”的原则,担任本辖区内河流、湖泊、水库的河湖警长,积极参加日常河湖管理保护活动,配合、支持区河湖长及河长办开展相关工作,联手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2月14日,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社局、区宣传部联合宣城市直相关部门、相关乡镇及街道开展冬春打击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
在专项执法过程中,主要对水阳江干流、青弋江干流范围内流域进行检查,执法人员对重点水域内货运船进行仔细地检查,并收缴不符合规定的捕捞渔具,同时制止非法垂钓行为。据统计,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登临船只32艘,收缴旋网3张,丝网2副,地笼3条。
下一步,宣州区将继续加强“河长制+警长制”协调联动,开展高频度的联合执法,依法打击破坏水域生态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构建全社会关注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的良好格局。(宣州区河长办)
广德:水系连通通百里 做活生态“水文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冬时节,俯瞰广德乡村大地,犹如展开一张山明水美的人文生态画卷。依托于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工作的持续开展,广德市不断做好做活“水文章”,打通农村水系治理“最后一公里”,使“桐汭大地、河湖遍通”逐步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三丰收。
连通社会效益:写好利民为民惠民新篇章
水系治理,关键在于利民惠民,发挥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广德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紧紧围绕民生做文章,在防洪排涝、节水治水、供水排水等方面亮点频出,让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许多百姓感受最深切的,莫过于身边一个个因为治水而悄然带来的惊喜。这一点,家住新杭镇流洞社区的李大妈深有感触。李大妈今年65岁,在流洞河沿岸开垦了一块地,种了三十多年的菜。流洞河是条“不安分”的河,每年一到汛期就河流不畅、水患频发,河水四处作乱,还冲毁了沿岸李大妈的菜地。“每年汛期一来,我的菜地都得遭殃、一棵不剩,年年爬起来重新种。”忆起曾经,李大妈仍感到惋惜。
如今,看着昔日洪水泛滥的流洞河,变身为堤固岸绿的“生态河”,李大妈喜不自禁。今年4月份,新杭镇水系连通项目流洞河段整体完工,流洞河沿岸筑起了坚固的堤坝,兴修了长达750米、全市最长的防洪工程,该工程一建成便发挥了效用,成功经受住了台风“烟花”的考验。
在邱村镇山北村,村民们都在谈论着水系连通项目为他们的“母亲河”——山北河带来的巨大变化。走在山北河,只见水面宽阔、水流清澈,不时有水鸟低飞掠过,村民们时常来这里洗衣洗菜、引水灌溉。同时,河道两岸刚刚修成的宽敞平整的防汛步道,已然成为村民进村出村的必经道路。“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山北河现在会变得这么好。”山北村党委副书记舒贻靖感慨道。长期以来,山北河河道淤积严重、蓄水能力差,这里曾一度面临水体干涸、水质浑浊,村民们缺少灌溉用水,只能到离村很远的河流去引。今年,通过水系连通项目清淤疏浚、加固堤坝,山北河储水量大大提升,山北河恢复了生机,村民也无需为灌溉发愁了。
连通生态效益:绘就水清岸绿景美新画卷
如今,漫步在柏垫镇汭河沿岸,只见河水碧波轻漾、连绵不断,沿河堤坝耸立,亲水平台开阔平整,两岸绿树苍翠、芳草
汭河之美折射出该市通过水系连通项目改善生态水环境的坚强决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随着水系连通项目的开展,一张生态水网体系分布图延绵展开,形成了一幅碧水蓝天、鱼翔浅底、草长莺飞的生态优美风光图。
居住在卢村乡笄山村的村民们,散步休闲又多了个新地方,那就是“山门”下的河道和周边景观公园。半圆形的河道犹如被道路切割成两半,河水犹如一道镜面,反射出“山门”的巍峨壮观。以水为媒,两边河道建有公园,不同树木参差排布,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很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据村民廖环城回忆,“山门”下原来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与笄山村旅游胜景格格不入。“现在好了,这里修得这么漂亮,我们住附近的老百姓,时不时还会过来休闲散心。我们笄山村真是越变越好看了。”
连通经济效益:注入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新动力
水生态环境如何改善,才能发挥富民效应?杨滩镇给出了答案。今年,得益于水系连通项目,杨滩镇九房村的菊花基地建设办出了新花样。九房村党支部书记叶军介绍说:“今年,通过水系连通项目,对河道开展了系统治理,建设了护坡、拦水坝、游步道等,使河道环境大变样,为九房的菊花基地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水景观。”随着水质改善,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享受着发展“红利”。
同样是以水为媒,服务乡村振兴,新杭镇则是致力于筑好凤凰台、引得凤凰来。在新杭镇彭村村,水利局整合水系连通项目建设防汛步道1.5千米,实施临水平台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总计投资约230万元。水生态环境改善后,沿岸土地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原先人人避之不及的沿河地带,现在成了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项目的大力推进,最终引得“彭村新天地”这个金凤凰落地。
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广德市水系连通项目滨水文化景观的打造,加快了农村景区化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布局,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水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广德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涉及9个乡镇9个项目区,总投资达到9.8亿元。治理河道总长246千米,受益村庄133个,有效保障了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同时充分融合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等项目,合力打造水美乡村。
下一步,广德市将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为契机,坚持示范引领,加快补齐短板,打通农村水系治理‘最后一公里’,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营造‘一村一品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的美丽景象,努力打造农村水系综合治理的广德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德经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水利力量。(广德市河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