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我在安徽芜湖市繁昌县新港镇长江码头拍下这样一组镜头:10余个小码头散落在长江岸边,伴随着运输船发动机的轰鸣,船体周围冒出阵阵白烟;2021年7月,我在同样的位置又拍下一组镜头,得益于长江大保护的岸线整治与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工作,这次场景大不相同,落日余晖下,长江水清岸绿、环境优美。这些画面不仅代表着长江的美好变化,也见证着我的工作足迹。
1993年,我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繁昌区河道管理局工作,至今已整整30年。2016年5月,经组织决定,我担任繁昌区水务局党委委员、区河道管理局局长,2019年因身体原因,我辞去行政职务。从一线到幕后、从长江大保护践行者到记录大保护足迹的观察者,身份的转变从未让我放下对长江的情愫,近年来,我坚持用相机记录实施长江大保护过程中的点滴。
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江大保护战略。2017年,繁昌区全面启动长江岸线整治工作,我带领区河道管理局干部职工下沉到长江沿线,参与和实施长江岸线整治工作,彻底拆除了存续多年的老旧码头、黄砂站点、修造船厂30余处。经过几年的植树补绿和生态修复,曾经小码头林立、破败杂乱的江堤已变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打击非法采砂、保护长江生态是河道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当时,长江繁昌段水域偷采江砂现象时有发生,区河道管理局只有6名工作人员。河道管理局不但要负责长江河道堤防的日常管理任务,还承担着江砂管理的重任,而我们当时又没有执法巡逻艇等必要装备,尽管大家夜以继日奋战,但偷采江砂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见此情况,我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情况,2017年,上级部门为区河道管理局配置了水政执法艇,并在沿江的荻港镇设立了采砂管理现场执法基地,砂管人员也逐渐由少变多、由兼职变为专职,构建起一条长江水域采砂全年监管的“繁昌防线”,使得繁昌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秩序逐步健康有序。同时,我们在长江新港段水域设立了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点,聘请第三方对采砂船舶进行管理,从运行管理与机制体制上解决了工作人员缺乏,对采砂船舶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2019年,在实施水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在通过由市水务、海事、长航公安等部门的联合验收后,我们启动了对非法采砂船舶采砂机具的拆解工作,解决了集中停靠点内的非法采砂船舶长期只进不出造成管理困难和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安徽省、芜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并进行推广。
另辟蹊径护长江
推动长江大保护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2019年辞去行政职务后,我决定用相机记录时代变迁、留住生活的美好,长江大保护就是我聚焦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线工作期间,我曾在长江沿线拍摄许多照片,如今我可以继续用镜头去记录繁昌在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过程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长江流域即将实行“十年禁渔”之际,2020年7月1日起,长江流域芜湖段全面禁捕,芜湖市开始组织沿岸县(区)拆解渔船。当年5月,我在荻港镇长江岸边拍摄了渔船拆解现场的组图,其中一张照片被《人民日报》采用刊发。
2021年,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这也是实施长江十年禁捕的第一年。3月21日,在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的前一天,在荻港镇长江水域,我跟随繁昌护渔队员乘坐执法艇在江面上执法巡逻,记录水行政执法工作点滴并为工作人员拍摄了形象生动的工作照,这次拍摄的图片被《光明日报》等媒体采用刊发。此外,关于长江采砂管理、长江生态修复、河湖长制工作等方面的图片均被媒体采用。
我始终将镜头聚焦长江大保护,自长江保护法施行以来,我更加用心用情记录。2022年6月,作为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水利部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我又将镜头对准水利工程以及建设者,力所能及留住水利事业建设历程中的美好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