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水利局> 新闻发布> 发布实录
索引号: 003245070/201812-00030 组配分类: 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宣城市水利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其它
名称: 【中国水利报】碧水映照新宛陵——安徽宣城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纪实 文号:
发布日期: 2018-12-07
索引号: 003245070/201812-00030
组配分类: 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宣城市水利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其它
名称: 【中国水利报】碧水映照新宛陵——安徽宣城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纪实
文号:
发布日期: 2018-12-07
【中国水利报】碧水映照新宛陵——安徽宣城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纪实
发布时间:2018-12-07 00:00 来源:省水利厅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

安徽省宣城市古称“宛陵”。“半城山水半城诗歌”,一直以来,优美的水资源环境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底色。但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宣城市启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

优化水资源配置,发展水循环经济,促进节水减排,倡导绿色发展方式……以“水毓宣城,生态节水”为主题,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宣城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去年6月,宣城市荣获“安徽省节水型城市”称号,为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注入充沛力量。

上下齐心   凝聚生态节水大合力

2016年8月,宣城市提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市上下应声而动,围绕践行节水理念和城市绿色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州区委、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及23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节水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综合协调。同时,批准成立宣城市城市节水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承办节水城市创建和城市节水管理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内部同步成立了城市节水创建工作小组。根据《宣城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考核标准的25大项59小项被层层分解,明确了各创建单位的任务和责任,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抓重点,树典型,节水单元创建在全社会全面推开。通过摸排走访,宣城市确定了17家企业、38家单位和9个居民小区作为全市第一、二批节水创建单元。通过采取举办指导培训会、主动上门服务、开展水平衡测试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创建单元梳理和查找节约用水管理中的问题,并逐一进行了整改。

自启动节水单元创建工作以来,宣城市年节约水量近95万立方米,节约运行成本290余万元。2017年5月和2018年7月,宣城市64家节水企业(单位)先后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现场考核验收,获得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称号。目前,全市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覆盖率分别为26.42%、40.61%、20.33%。

群众是城市节水最重要的力量。宣城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在道路、商场、广场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立节水宣传牌,在电子屏幕上持续不断地播放节水创建标语。同时在建筑工地围挡上悬挂或印制宣传标语,营造了“全民节约用水,共建生态家园”的浓厚氛围。

此外,宣城市还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点,深入社区、学校、商场,发放节水宣传手册、节水器具宣传图册等宣传资料,开展节水龙头以旧换新、节水征文比赛等活动。两年来,各项活动累计参与者达30万人次。

科学管理   助力开源节流出实效

在节水型城市创建中,宣城市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质量管理”的工作要求,着力抓好整章建制等基础性工作。

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宣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25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节水管理的制度保障。

作为节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宣城市将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建立了城市用水节水统计制度。对自备水取水户,以计划用水指标不高于取水许可量为原则,实行年度下达计划、月度考核、季度收费的目标管理;对年取水量3600立方米以上非居民公共供水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实行年计划、季考核、月评价、日分析的管理方式。针对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实行加价收费。同时,制定了城市行业用水定额,有力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宣城市还对22家年取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大户及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特种行业用水户用水情况实行重点监控,强化了用水过程管理。

2017年,宣城市出台了《宣城市城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首次规定了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节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内容,明确了节水“三同时”实施程序,设置了“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新、改、扩建项目需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办理节水措施审查手续”的把关环节,实现了从源头管水。作为配套,宣城市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节水设施配套建设,为打造“海绵型”企业、单位和小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宣城地处丘陵与平原接合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径流资源不易保存。为此,宣城市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节水型城市创建的一个关键,成为全省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市。截至目前,市级绿色建筑面积达158.1万平方米,其中市图书馆配套建设了雨水回收系统,道路和人行道全部采用了透水性路面结构等海绵技术。

项目支撑    打造城市节水新亮点

以规划为引领,宣城市编制完成《宣城市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2016—2030年)》,明确了实施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供水系统节水工程、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节水重点项目,助推城市节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近几年来,宣城市每年实施一批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现已完成13期工程,铺设管网19.52公里。同时,新建道路配套建设雨污分流管网。污水处理工程方面,宣城市扩建的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的敬亭圩二期污水处理厂于去年8月正式投运,新建日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的长桥污水处理厂于今年3月试运营,出水水质均达一级A标准,至此,市区污水处理厂增至5座,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超15万立方米。在水体整治方面,通过对主城区道叉河、解放河、泥河和清溪河等4条内河进行整治,基本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2017年城区水环境达标率100%。

宣城市还采取多种管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供水管网漏损,降低城市供水成本,保证城市供水压力。

在建设节水项目的同时,宣城市开展了建成区范围内用水器具大普查,对尚在使用的非节水型用水器具进行改造,共计更换淘汰用水器具2600余件。同时,对市区范围内用水器具销售场所开展多次专项检查,严禁销售淘汰用水器具。市住建委联合市工商质监局、市经信委等多部门,相继向社会发布《宣城市第一批节水器具推荐名录》和《严禁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用水器具的通知》,进一步加强节水器具推广工作。通过多项举措,宣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在山水生态之城建设的大背景下,宣城以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不断开创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转自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