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宣城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宣城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在2024年3月18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反馈意见:
一、征集时间:2024年2月18日-3月18日
二、征集方式:
(一)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宣城市宣州区梅园路52号市政务中心11楼市水利局基建计划监督科,邮编:242000;
(二)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283606901@qq.com;
(三)联系电话:何葭 0563-2616929。
《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宣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南丘陵与长江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境内河湖水系纵横相连,目前,宣城市防洪排涝和水资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仍存在流域防洪排涝体系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水平和保障程度不高、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按照国家、省关于水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做好与国家、省水网建设布局和重点任务的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宣城市防洪减灾保障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保护水生态安全屏障,支撑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二、起草过程
(一)前期研究准备阶段
2022年4月,我局通过公共招投标方式确定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022年7月疫情稍有好转,我局即会同设计单位一起赴7个县(市、区)现场调研,并与地方水利局(农水局)座谈,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专题研究和专项调查、目标测算和任务谋划等相关工作,系统摸清了宣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面临形势。
(二)编制形成阶段
2022年6月,完成《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初稿);2023年5~6月,根据市委、市政府调研水利工作要求,修改完善《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3年7~8月,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各县(市、区)的意见,修改完善《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3年11月,根据省水利厅组织召开的专家审查会意见和市直部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形成《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报批稿)。
(三)广泛征求意见
对完成的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充分吸纳各方面建议,并与《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衔接,进行修改完善。2022年6月29日~7月9日,赴7个县(市、区)现场调研,并与地方水利局(农水局)座谈;2023年8月,征求县(市、区)水利部门意见;11月12日,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会;12月,征求市直部门意见;2024年2月18日~3月18日,在市水利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专家审查
2023年11月12日,通过安徽水利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会;2024年1月2日,安徽省水利厅印发《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审查意见(皖水规计函〔2024〕11号)。
三、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除前言外共有五部分内容共12章,第一部分为水网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二部分为总体规划,第三部分为建设任务,第四部分为环境影响评价,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水网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主要为第1章,主要阐述全市水利基本情况,分析了全市水利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机遇挑战。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主要为第2章,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规划布局。《规划》根据宣城市地形地貌特点、河湖水系特征、资源及人口产业分布,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为目标,宣城市现代水网以水阳江、青弋江、练江、郎川河为骨干框架,南部山区为生态屏障,水阳江片、青弋江片、新、老郎川河片和南部山区四个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片区为支撑,对上与省级骨干水网有效联接,对下向县级水网延伸覆盖,强化水网智慧化建设,构建“两江两廊、一屏四片”宣城水网总体布局。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主要为第3~10章,包括六大规划任务、重大工程、工程投资及实施安排。一是筑牢防洪减灾保安网。以提升宣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为总体目标,统筹安排江河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镇防洪、涝区治理等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系统治理思路,恢复和扩大排洪通道,进行堤防达标建设,提高泄洪能力;加强控制性枢纽、分蓄洪区建设,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开展排涝泵站建设,提升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升城市防洪能力;科学调度优化运行,强化洪水风险管控,切实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织密供水保障网。以水阳江、青弋江作为供水主轴,以陈村、港口湾、牛岭、凤凰山、南漪湖、卢村等重点湖库为供水枢纽,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同时加大闸站的联合调度,提升平原圩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推进山区重要小型水库和山塘的长藤结瓜建设,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均形成双水源保障格局,从供水灌溉保证率、应急备用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多个方面,构建更高质量的水资源配置水网。三是修复河湖生态网。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水生态空间被侵占、水土流失、水生态系统受损害等问题,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构建人水和谐的宣城河湖生态网为目标,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约束,以河湖生态流量为刚性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系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系统修复,筑牢皖南山区生态屏障。四是畅联智慧水利网。结合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遵循“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设以全覆盖、高精度“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感知网、全面互联高速可靠水利信息网、服务高效便捷水利云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以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为核心,全面覆盖水利业务的“2+N”应用体系,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建设网络安全体系和多维并重保障体系,制定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作为运行管理保障。五是水网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水网工程建管体制机制,推动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强水网建设运行管理风险管控。六是保护传承水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以宣城治水实践为载体,以生态绿色发展为核心,结合宣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通过水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水文化传承与发展,全面提升宣城水文化软实力,探索水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保护为基础、传承为根本”的建设思路,发挥区域的水文化优势,践行“两山”理论。七是重大工程。从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网智慧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水阳江、青弋江中下游水系综合整治及防洪治理、南漪湖防洪能力提升、大中型水库、水资源配置重点项目、宣城市现代灌区建设、主要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智慧水利项目、南漪湖水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八是投资规模及实施安排。《规划》建设共计5大类项目、总投资1170.67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213.92亿元。
第四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为第11章,规划方案实施后,将有利于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宣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工程方案优化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规划实施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规划方案总体合理可行。
第五部分规划保障措施。主要为第12章,重点阐明保障规划实施的举措,包括规划约束,强化政策保障;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分工;完善制度,健全保障体系;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科技引领,夯实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强化队伍建设;广泛宣传,鼓励公众参与。